您当前的位置:聚焦 >  >> 正文
世界热文:中端芯片高端化,或许是一个节约成本的好方法?

时间:2023-06-21 19:20:38    来源:腾讯网


(资料图)

在高通中端芯片骁龙7+ Gen2基本沿用了上一代骁龙8+架构,力压今年联发科中端芯片天玑8200,被数码爱好者亲切地称为小骁龙8+之后。天玑8300也来了,据称,今年Q4面世的天玑8300将采用1+3+4芯片架构,配备1个Cortex-X3核心、3个Cortex-A715核心和4 个Cortex-A510核心,并配备Arm Mali-G520 MC6 GPU,在架构上与现在联发科的旗舰芯片天玑9200高度一致,相信在面世之后,逃不过一个小天玑9200的昵称。

这也就意味着在明年,高通和联发科原本定位于中端系列的芯片将全面高端化,使用高端架构和超大核,并获得接近准旗舰的性能。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进化,主流观点认为,这主要是因为高通为了扭转中端市场上的弱势,从而升级中端芯片架构。而高通的升级,又让联发科不得不跟随,因此一场核大战就此开打。

但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一下,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,那就是联发科高通将中端芯片高端化,实际上是为了控制成本。说到这,可能不少人就要开始反对了,毕竟,高端芯片面积更大,设计更复杂,还需要更高端的工艺,其代工成本肯定更高,怎么能控制成本呢?

其实,芯片成本除了代工成本之外,还有一笔巨大的开支,那就是设计和流片等费用,而在中端芯片高端化之后,由于基本设计沿用了上一代旗舰芯片,因此其设计、流片等费用可以大幅度降低,甚至在生产时,昂贵的光罩等部件依旧可以继续使用,甚至连光刻和蚀刻等工艺,只要稍作改动就可以用于新芯片的生产。这就给芯片厂家带来诸多便利,即可以根据市场的销售情况来快速切换次旗舰和中端芯片的生产,甚至可以通过将降低频率,屏蔽部分电路和核心等方式,将原本不合格的准旗舰芯片降级为中端芯片使用。这样的“废物利用”就起到了增加良品率,降低成本的作用。

也就是说,中端芯片高端化虽然会增加生产时单片成本,但可以降低开发和生产时的一次性投入,并让厂家的市场策略更加灵活。这就意味着,如果产量巨大,单独设置一个独立架构的中端芯片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。相反,如果产量不够大的话,每一片中端芯片都要摊上巨大的一次性成本,在这种情况下,中端芯片高端化或能让芯片成本更低。

而反观中端芯片市场,这些年不仅面临着手机出货量减少带来的冲击,表现出色的次旗舰芯片也抢去了不少原属于中端芯片的市场份额,如果说这些年联发科在中端市场由于芯片表现还还差强人意的话,那高通的中端芯片就乏善可陈了,搭载骁龙7 Gen1的手机屈指可数,更缺乏市场认可的机型。而三年前发布的骁龙 780直到今年还有不少新手机搭载使用,由此也能看出骁龙780芯片出货量低于预期而导致的库存严重。也许,正是因为中端芯片出货量低于损益平衡点,从而引发高通的中端芯片高端化,而在高通出牌后,中端芯片的原有规则被打破,这让中端芯片遭受冲击的联发科不得不在明年,也将中端芯片高端化。

不过,中端芯片的高端化也是一柄双刃剑,在中端芯片高端化之后,由于其性能与次旗舰产品极为接近,这样,两款芯片间就会产生严重的内耗。而在手机市场低迷的情况下,手机厂家也难于做到为每一款芯片都完美适配,推出多款手机。同样以骁龙7+ Gen 2为例,虽然叫好声一片,但在发布三个多月后的今天,在国内依旧只有Redmi Note 12 Turbo和真我GT Neo5 SE使用了这款芯片,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。

同时,中端芯片定位的上移,也让传统的中端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市场空挡。这一现象在骁龙780还有库存、天玑8200还有影响力的今天表现可能还不明显,但随着这些产品退出市场,厂家就面临着是要将6系列中低端芯片和4系列入门芯片提升性能,填补市场,还是要再推出一个中端芯片的两难选择。

也许,中端芯片的高端化只是手机厂家应对弱势市场的暂时措施吧,在现阶段,它可以一边增加芯片型号,试图满足差异化市场,另一方面是多款产品共用产能,以减少芯片种类和产线。但如果手机市场复苏或是原有的中端芯片清库存完毕,也许手机市场的布局,会再有一次大的变动。

关键词: